国产伺服电机“漏洞”太多,未来该如何补上?

2019-05-07 浏览次数:218

随着产业升级,以及机器人取代人工劳动力需求的推动下,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将继续快速增长,预计到2019年,中国市场对伺服电机的需求将达到182,000台。

目前,国外品牌占据了中国伺服电机市场近75%的市场份额,品牌市场主要来自日本和欧美。其中,日系产品以约45%的市场份额居首,其着名品牌包括松下、三菱电机、安川、三洋、富士等,其产品特点是技术和性能水平比较符合中国用户的需求,以良好的性价比和较高的可靠性获得了稳定且持续的客户源,在中小型OEM市场上尤其具有垄断优势。

虽然国产伺服系统在市场上的比重比较低,但近几年国产品牌伺服系统的发展也很迅速,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主要有华中数控、广州红森等。同时还有一大批相关企业也进入到了伺服系统行业,比如深圳的英威腾、汇川科技等。国产伺服系统在技术与性能上与国外品牌有较大的差距,并且产品质量与稳定性也不能同国外品牌同日而语,但国产伺服系统厂商为中小型制造加工企业提供了价格低廉的伺服产品与快捷迅速的售后服务,很好的满足了经济型企业用户的需求。

毋庸置疑,发展起步晚,尖端应用技术不成熟,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等因素,这让国产伺服电机在国际竞争中很难胜出。

国产伺服有几个“洞”要补?

近几年,虽然国内的伺服厂家也在关键技术上作重点突破,不过以现阶段来看,国内的伺服电机还是问题重重。

基于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起步晚的国情,早期的机器人一般都是运用通用性伺服电机产品居多,包括目前市面上的伺服电机产品大多还是通用型的。

由于伺服电机并非为机器人专门研发,在产品性能上仍无法满足高端机器人需要的功能和参数。这在较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出了伺服电机在应用上的局限性。

一般来说,具备高性能、高精度、高稳定性等要素的伺服电机,需要软硬件之间的配合。而国产伺服电机还欠缺使用的电机数字算法和高可靠的功能模块、元器件等方面的成熟技术,导致生产管控、技术稳定性较差。

国产伺服电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的进程和数字化交流伺服系统的性能价格比逐渐提高的基础上,交流伺服系统作为控制电机类高档精密部件,它在行业中的市场也是在稳步上升。那么作为数控机床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伺服系统也一直是影响系统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年来围绕着伺服系统动态与静态特性的提高,也是发展并且出现了多种伺服驱动技术。决定交流伺服系统性能好坏的关键性因素依然是伺服控制技术,但由于交流伺服系统本身的有着较其先进的控制原理以及低成本,免维护的特性,更何况其控制特性也在全面的追赶直流伺服系统,势必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大部分甚至是全部代替直流伺服系统,按照当前的运转模式来分析,其今后比向高效率化,告诉,高精度化以及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

不仅如此,随着目前智能化的大幅度推广以及网络化模块化的盛行,而现代交流伺服驱动设备也同时具备着参数记忆的功能,以及自身故障的诊断和分析的功能,有的伺服电机甚至还具备了识别参数的性能,还能在发现振动的时候自动对其进行抑制,自动将编码器进行测定并归零,这些都是伺服电机在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而网络化的重点发展方向就是如何适应高性能运动控制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同步性以及可靠性的要求。高档数控系统的成功开发,也预示着网络化数字伺服开发成为当下的当务之急,还有伺服电机驱动器、电源、再生制动、以及电机与电机之间的通讯都在不断的向模块化方向发展。


qq442818767.b2b168.com/m/
联系我们

在线客服: 442818767

联系人:刘**

联系电话: 16621075808